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十六计》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十六计》读后感1我在暑假里读了许多书,其中就有一本《三十六计》。这本书令我感受很深,得到了很多启发。
《三十六计》是《胜战计》、《敌战计》、《攻城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共六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6计,一共六六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中比较著名的有“瞒天过海”、“趁火打劫”、“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偷梁换柱”、“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等·········
在《三十六计》里,有一句话这样的: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意思是:防备周密,那么意志就会懈怠下来;平常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秘密蕴藏在公开事物中,而不是与公开事物相对立。极为公开的事情里往往隐藏着极其隐秘的计谋。
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时,周瑜就巧用计谋,借曹操除掉了孙刘联盟的心腹大患。诸葛亮用计在新野大败曹军之后,便和刘备等人来到了江夏,并与孙权联盟,准备共抗曹军。曹操气势汹汹地带了百万大军南下,想与孙刘决一死战。在大战前夕,曹操命蔡瑁为水师大都督,张允为水师副都督,加紧操练水军。蔡瑁曾为荆州水军大都督,训练水军很有一套。周瑜很想除掉蔡瑁、张允,便心生一计。曹操派蒋干来劝降,蒋干是周瑜同窗旧友,与周瑜一起喝酒。周瑜喝了一些后,假装醉了,要去睡觉。蒋干乘周瑜睡着了,便翻周瑜桌上的竹简,突然发现了一封周瑜假拟的“蔡瑁、张允至周瑜的'信”,蒋干信以为真,信里说蔡瑁、张允会割下曹操的头,送给大都督。蒋干看后大惊,把信放入口袋,第二天急匆匆赶了回去,并把信交给了曹操。曹操看后,叫人把蔡瑁、张允叫来。曹操问蔡瑁水师可否训练好,蔡瑁说没有,曹操便把他俩斩了。周瑜巧妙地运用了计谋,借曹操之手除了大患,奠定了后来赤壁之战胜利的基础。
《三十六计》里讲了很多计谋,我很喜欢这本书,它令我受益匪浅。
《三十六计》读后感2“昨天没有好好复习,又在‘混水摸鱼’啦!”
“知道你这次考得好!老师刚批评了我,你又来‘趁火打劫’,真的不够义气!”
“我们就守在球门前来个‘以逸待劳’。”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用上了三十六计啊!但三十六计究竟是什么呢?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古代兵法双绝。三十六条计策按照各自特点分为六组,分别为第一组胜战计,第二组敌战计,第三组攻战计,第四组混战计,第五组并战计,第六组败战计。原书对于各个计策的解释都是按照《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军事家的奇正虚实之术推演而来,含有朴素的辩证法。
不过说实话,对于周易和辩证法我实在是懵懵懂懂,但是《三十六计》书中深入浅出的解释和有趣的故事,让我对古人的智慧结晶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引导我进行深入的思考。
比如其中的“暗渡陈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秦末农民起义后期的“楚汉之战”中,刘邦一方的大将韩信为了突破对方的`重兵防守,一方面派人修复蜿蜒于山间的栈道,另一方面出奇兵抄小路经陈仓,攻取了目标——关中的咸阳。
所谓“栈道”其实就像我们经常看见的造房脚手架,不过是悬空架设在半山腰,想想就觉得颤颤悠悠的。对千年前的古人来说,修复栈道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而且按照以往的经验,进军咸阳只能走这些栈道,所以对方大将章邯喝着茶,悠闲地等着韩信慢慢修路。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着了韩信的“道”。
这一计中,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告诉我们,不要死抱经验,墨守成规,而要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数学老师总是提醒我们,要学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只是完成一道道题目就万事大吉了。
《三十六计》一书带给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中仍有很多的事物有待我们去挖掘和探索。
《三十六计》读后感3“三十六计”聚合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经验,是一部兵法和智谋的奇书。全书共分六套谋略,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共三十六计。有空时拿出来看一看,可以了解相关的历史常识和文学知识。
其中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给我的印象最深:南北朝北周时代,周宣帝昏庸无能,只知道吃喝玩乐,把朝政交给了杨皇后的父亲隋国公杨坚主持。随着势力逐渐壮大,杨坚开始有了做皇帝的野心。但他觉得手握重兵的相州总管尉迟炯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就派出亲信韦孝宽到邺城去替换尉迟炯。尉迟炯又气又恨,就准备在邺城杀死韦孝宽。韦孝宽知道后,立即向西逃跑。
韦孝宽在逃跑的过程中,每到一个驿站,就对驿站的管事说:“尉迟大人很快就要到了,你们赶快准备好酒宴迎接他,不能怠慢。”同时,他在临走的时候还找了个借口,把驿站中的.好马全部迁走。
尉迟炯听说韦孝宽逃跑了,就命令部下梁子康去追韦孝宽。路上,梁子康见每个驿站都有好酒好菜招待他们,边毫不客气的大吃大喝。准备在驿站换马的时候,驿站里找到的都是老弱残马。就这样,韦孝宽逃过了尉迟炯的追击。
还记得在某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百逛街的时候,我们在七楼卖健身器械的地方,有一个推销员让我们试一试他们公司的健身器械,我们就去试了一下,那个推销员在旁边讲这个将那个,都是劝我们买他们公司的健身器械,后来有一个外国朋友来了,推销员马上就过去了,我们趁这个机会“走为上计”了。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得着三十六计。我想说平时你们学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浑水摸鱼”瞎闯祸哦!看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的事情别“隔岸观火”休手旁观,班级的荣誉需要你来献计献策,我在这里“反客为主”“抛砖引玉”了!
《三十六计》读后感4开学时,王老师让我们读《三十六计》,可能王老师是为了让我们变聪明吧!过了几天,妈妈给我把书买了回来,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书读了起来。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被誉为东方思想宝库的“明珠”,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兵法双绝。书中的计名来源颇广。有的来源于历史的典故,如“围魏救赵”;有点来源于古代的兵书,如“声东击西”;有的来源于日常生活,如“指桑骂槐”;有的来源于诗人的诗句,如“擒贼擒王”。
虽然我还没有将这本书读完,但我深深的被里面的事例所折服,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哪怕是遇到麻烦,只要将事情巧妙的做好,将麻烦巧妙的避开,这便是智慧的所在。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计“瞒天过海”,因为我在生活中也有过瞒天过海的情形。
记得我在八岁生日的时候,我约了班 ……此处隐藏6046个字……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三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计计制胜。先祖们用三十六计打了许多胜仗,也用它躲避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十六计》读后感13在我的房间里,有一个小书柜。那儿是我的“阅读超市”,我的妈妈经常悄悄地往那儿送货。有一天,我发现了我的“阅读超市”里又多了一本新书。书的名字叫做《三十六计》。
一看到这书名,我就特别好奇。这是什么书?我好像听语文老师说过,是关于战争的书。我可是一个小军迷,就爱看这样的书。我抱起这本书如饥似渴地看起来,没两天就看完了。
看完以后,我才知道这本书讲的都是我国古代战争中使用各种计策的故事。全书一共有六个套计,分别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个套计里面又分六个小计,一共是三十六计。看完这本书后,我认识了好多古代的军事家。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西汉大将军韩信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周瑜。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偷袭项羽,诸葛亮“空城记”吓退司马懿,周瑜“连环计”大破曹军。我真是佩服古代那些有勇有谋的人。
我觉得这些计策不仅能用在军事上,也能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我就成功地使用了两次。有一次,妈妈带我和姐姐去游乐园玩。姐姐抢先一步玩起了我非常喜欢的秋千。我央求姐姐让我玩一下,她就是不肯。这时我想起了《三十六计》里的“调虎离山”计。于是我就大声地对姐姐说,玩过山车比这有意思多了,我要去玩过山车了。她信以为真,果然从秋千上下来,准备拉着我的手去过山车那边。我趁姐姐不注意,飞快地跳上秋千,乐呵呵地玩了起来。姐姐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气的到妈妈那儿告状了。
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我躲在了一棵桂花树后面。我的一个小伙伴向桂花树这边找来。眼看她离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怎么办?我一定不能让她找到。突然,我灵机一动,想起了《三十六计》里的“声东击西”。我赶紧捡起一块小石头,向不远处的围墙那边扔去。响声成功地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赶紧跑过去看。我乘机溜到另一棵树后藏了起来。最后,我取得了胜利。
读书让人增长知识,而读《三十六计》让人增长智慧。以后我要多读书,做一个像诸葛亮那样有智慧的人。
《三十六计》读后感14我国古书数不胜数,《孙子兵法》《资治通鉴》《三十六计》《论语》……一本本文学巨匠在世界名著中脱颖而出。这个暑假,我就读了其中的一本:《三十六计》。
本书中的三十六个计策分别来源于古代的三十六个经典故事,诸葛亮七擒七纵;薛仁贵瞒天过海;张良釜底抽薪;苏代隔岸观火……三十六个经典故事,三十六个不同的智慧,读中悟,悟中读,能悟出不同的感受。
抛砖引玉是本书中我特别喜爱的一个故事,它不包含沙场,战争之类的事,而是讲诉的姜子牙以自己的古怪来赢得姬昌的重用的一件是事,这件事中,姜子牙抛出了用直钩鱼这块砖,引来了姬昌对他的重用,我想,这就正是姜子牙希望得到的美玉吧!
假痴不癫的故事我也很喜欢,它选自于《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回。刘备天天在曹操的地盘上种菜,想让曹操知道自己胸无大志,曹操却说他是英雄,使刘备吃了一惊,正巧此时轰隆隆的雷声突起,便借机说是拍打雷而混了过去。我觉得刘备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很难得,而且他这种假痴不癫的“演绎”很有趣。当然,在“演”时不能太夸张,否则就过犹不及了。
悟时不妨联系生活,或许你有更多的发现!
上屋抽梯的故事给我的影响比较深刻,刘琦为寻求诸葛亮的帮助,而上屋抽梯,诚恳的请教诸葛亮,令我很受感动,他的聪明才智也不得不令人敬佩。但是,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用一些微小的利益引诱敌方,再切断敌人的`援兵。生活中,当别人用一些好处引诱你时,要保持头脑清醒,止住自己的冲动心理,否则的话,一旦“上屋”了,就很难退下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的苦肉计演得堪称完美,周瑜和黄盖先商议好,假戏真做,自家打自家,骗过曹操。但说起苦肉计,最令人不能忘怀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要离了,要离不惜牺牲自己为国效力,我觉得非常难得,宁愿用这种特殊的离间计去为国效力,好样的!生活中,这里的“苦肉”往往指经济上的损失,然后取对方的信任,趁机与他作对。
《三十六计》作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书中的不少计策都蕴含着深刻道理,值得体会!
《三十六计》读后感15暑假里,我读到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三十六计》,此书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我国古代兵家宝典,集中国兵书计谋之大乘。它蕴涵了丰富的哲理,里面计谋无数。其中开篇“瞒天过海”之计,让唐太宗顺利过海;民族英雄郑成功用“声东击西”的计谋赶跑荷兰侵略者;三国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假痴不颠”借惊雷遮掩自己的才能和报复,从而摆脱牢笼,成就了一番大业;诸葛亮高坐城头,谈笑风声,演绎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空城计”……其中最妙的要属“欲擒故纵”了。诸葛亮“欲擒故纵”,他连续七次抓住孟获,又连续七次把孟获放了。孟获认为自己很不知道羞耻,所以投降了。而我最早认识诸葛亮是在课文《草船借箭》里,并被他的镇定自若和超凡智慧所深深折服。今天再次在《三十六计》中感受到他的睿智和人格魅力,大为兴奋。他为收获人心竟然能如此耐心和用心。他真不愧是一代军事家和谋略家。
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围魏救赵”。此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就是说与其强攻集中的敌人,不如使用计谋将它分散,然后逐一击破;与其出兵正面打击敌人,不如迂回到它虚弱的后方,尔后将它置于死地。
这一计源于孙膑,是讲齐国帮赵国攻打魏国的事。孙膑使用“围魏救赵”占领了魏国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齐兵早已在那里设下埋伏,魏兵大败而归。多么高明的计谋啊,以迂为直,避实就虚,当本军某部遭敌军围困不得突围时,救援的军队不应直接攻击围困的敌军,而选择敌方防守相对空虚、又地处要害的地区进行攻击,以迫使敌方撤围回援,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多么了不起的孙膑!我被他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我对孙膑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这些计谋表面上好像跟我们现实生活并没有任何关联,然而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生活启迪、做人道理及学习方法。我更开心的是此书还让我结识了一大批古代杰出的谋略家和军事家。它很适合我们小孩子看,里面既有原文,译文,点评,又有许多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小孩深深地沉浸在书海之中……
读书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三十六计》让我变得更加聪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畅游书海吧!你一定能收获到更多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