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2-19 21:40:37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5篇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单元教学内容:

教材第34—48页,主要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1、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二年级上册图形的拼组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标题





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了解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时,老师要善于利用 ……此处隐藏1361个字……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班41名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本册的数学重点是表内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万以内数的认识,使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认识数的重要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本册的教学难点是用数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中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一)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榜样,使学生学有榜样。

(二)讲练结合,改进教法,坚持读写结合原则,一课一练,一单元一测试。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补救有效措施。

(三)注意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四)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努力做到学新、温故和补漏结合。

(五)精心备课,因材施教。

(六)发挥家长配合作用,互通情报,有目的的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七)树立学习标兵,以好帮差,在扶好优生的同时,重点培养中等生,辅导好学困生。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或者实际实例,正确地理解所讲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

2、注重培养计算能力。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练习有计划地安排,在防止学生负担过重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练习。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鼓励学生动手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赶上来。

六、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1

9月5日--9月11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2

9月12日--9月18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3

9月19日--9月25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4

9月26日-10月2日

二、线与角

5

10月3日-10月9日

国庆节

6

10月10日-10月16日

二、线与角

7

10月17日-10月23日

三、乘法

8

10月24日-10月30日

三、乘法、整理与复习(一)

9

10月31日-11月6日

四、图形的变换

10

11月7日-11月13日

期中复习、考试

11

11月14日-11月20日

五、除法

12

11月21日--11月27日

五、除法

13

11月28日-12月4日

五、除法

14

12月5日--12月11日

五、除法

15

12月12日--12月18日

六、方向与位置

16

12月19日--12月24日

七、生活中的负数

17

12月25日--12月31日

整理与复习(二)

18

元月1日----元月7日

八、统计

19

元月8日----元月14日

总复习

20

元月15日---元月21日

期末总复习

21

元月22日-元月28日

期末考试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